环球时报:中国高级官员在北京金融街论坛开幕仪式上表示将加强监管以防止金融风险

北京, 2023年11月9日 — 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周三表示,将实施加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同时深化供给侧改革,扩大开放。这与刚刚闭幕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应加大力度建设金融强国的精神是一致的。

全面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将加强周期性和逆周期性调整货币政策,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支持经济稳定增长,并给予战略性、关键性和薄弱环节更多支持。

潘功胜还说,金融部门将帮助地方政府消解债务风险,确保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此外,将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体系。

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云泽以及其他高级官员也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讲话。

易会满表示,加强资本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中国证监会的首要职责和法定责任。

他还说,改革将得到加强。股票发行登记制改革并不是放松监管,而是要实现效率市场和主导政府协调发展。实践中,该改革实际上导致监管更加严格,特别是增强了透明度。

在全国关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时刻,北京金融街论坛年会的召开具有特殊意义,天津财经大学教授从义告诉环球时报。

他表示,建设金融强国的伟大目标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金融部门迎来重要机遇。

近日,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主要金融机构开展了中央会议精神研讨。

中国银行表示,将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领域加大力度,继续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保持金融稳定的“定海神针”。

金融是国家经济的“血液”,也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设金融强国是必要的,能够提升国家经济实力,中国银行环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告诉环球时报,高级金融官员在论坛上的讲话提供了更多理解重要会议的线索,将帮助金融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维护金融稳定,同时能够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

目前,中国金融系统内在的风险总体上还处于可控范围,但小中型金融机构风险和房地产市场风险等一些问题还需要解决,王鹏表示。

自7月底以来,有关部门采取多项措施消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包括发行专项再融资债券。未来或将建立长效机制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地方政府管理体系。管涛说。

除了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外,中央会议还强调将稳步扩大金融领域体制性开放,促进跨境投资融资,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进入中国投资运营。

李云泽在开幕式上表示,中国将不断扩大金融开放,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改变。监管机构将进一步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扩大外资市场准入,使金融体系和政策更加稳定可预测透明,努力建设审慎公平的制度环境。

王鹏表示,中国建设金融强国将对全球金融体系产生积极影响,对全球金融稳定和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有贡献。

从义表示,中国建设金融强国将惠及实体经济和发展中国家利益。

至今,全球30家系统性重要银行均在中国设立分行,40家全球最大保险公司近一半进入中国市场,官方数据显示。

受益于中国持续开放,Standard Chartered参与了一些里程碑项目,获得多项进入中国市场资格。例如,成为首家在中国设立全资证券公司的外资金融机构。

作为在中国根植165年的国际银行,Standard Chartered将发挥“连接器”作用。凭借全球网络和优质创新跨境金融服务,该行将助推中国与世界贸易投资,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Standard Chartered中国负责人张小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