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3年9月18日 — “我喜欢看中国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我喜欢中国女演员迪丽热巴和中国火锅……”23岁的斐济女孩乔安妮·西莉亚·沃萨莱武在北京邮电大学告诉环球时报,她从8月16日开始在这里开始为期一年的汉语学习之旅。
作为南太平洋大学信息技术和商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乔安妮在来中国之前学了大约三年的汉语。
“我妈妈非常喜欢中国,她爱杰克·陈。” 乔安妮说,她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受到了妈妈的影响,尤其是在她遇到中国真人秀和电视剧如《奔跑吧兄弟》和《极限挑战》之后。
乔安妮的汉语学习之旅始于南太平洋大学孔子学院劳托卡分院。”每周两小时,我坚持学习了三年。”乔安妮告诉环球时报。
乔安妮在掌握各种形式的中国艺术方面的天赋在家乡孔子学院大放异彩,她在中国歌曲、中国传统乐器葫芦丝演奏和中国画方面有出色的表现。因此,她在2021年赢得斐济地区第二十届汉语桥初赛,并获得国际汉语教师奖学金(CLEC)和在中国学习一年的机会。
CLEC是隶属于中国教育部的非营利性国际汉语教育专业教育机构。它致力于为世界各地的人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提供优质服务。它还旨在建立语言教育和跨文化学习友好合作的平台。
乔安妮是南太平洋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以来第二位获得这一荣誉的学生。就像她最喜欢的中国歌曲“隐形的翅膀”一样,汉语已经成为乔安妮的翅膀,帮助她飞得更高更远。
提供机会
南太平洋大学孔子学院于2012年的成立为乔安妮这样热爱中国、想学习汉语的南太平洋岛国人民提供了在本国学习汉语的机会。
8月中旬,当环球时报记者访问斐济苏瓦南太平洋大学孔子学院时,记者首先看到孔子雕像竖立在学院办公楼前。
孔院院长李毅妮穿着传统斐济服装,右耳后别着一朵花迎接记者。”在右耳后戴花是当地已婚妇女的习俗,未婚女子戴在左耳后。”李解释道。
当地女员工说她们喜欢中式旗袍。正如李所说,孔子学院成立的初衷是促进南太平洋岛国和中国的相互理解。李的着装风格和当地妇女对中式旗袍的喜爱表明,中国和南太平洋地区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已经深入人心。
该学院不仅为南太平洋大学的学生,还为其他大学的学生以及中小学的学生、政府部门和研究所的官员和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对汉语和中华文化感兴趣的当地居民提供汉语课程。 “我们为汉语水平不同的人提供三个不同级别的课程。”李说。
她指出,该学院还提供文化课程,包括剪纸艺术、茶道和中国画。这些课程让当地学生尝试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并架起两国人民之间的沟通桥梁。
南太平洋大学是世界上仅有的两所区域性大学之一,也是南太平洋地区领先的高等教育机构。它在12个区域国家设有分校。
目前,南太平洋大学孔子学院在斐济劳托卡、瓦努阿图和库克群岛设立了孔子课堂,形成了“三国四点”的教学格局。随着网上汉语学分课程的推广,汉语教学已覆盖南太平洋地区12个国家。过去十年中,该学院开设了700多门国际汉语课程,授课超过2万小时,培训学生至少1万人,根据李的说法。
孔子学院在培养斐济汉语人才方面的努力也得到了政府的认可。斐济教育、文化和艺术部长罗西·阿克巴尔在8月30日访问孔子学院时强调,中国的支持和合作将帮助改善斐济国内的教育体系,并有助于培养更多汉语人才,以满足未来对汉语教育的需求。
她还表达了希望南太平洋大学孔子学院为斐济公民,特别是年轻人提供更高质量的语言课程,并以语言和文化作为媒介,促进两国在各个方面的长期友好合作与发展。
展望未来
汉语也在促进中国与其他地区岛国之间友谊桥梁的建立。
“让我们轻轻地划桨,小船推波到岸……”
8月22日,在所罗门群岛首都霍尼亚拉的中华学校,一群小学生用中文演唱了一首庆祝友谊的著名儿歌,献给客人。
这些孩子身着水手服,脸上画着中国和所罗门群岛国旗,许多同学随着节奏挥舞着小国旗。
中华学校意为“中国”。该学校是二战后所罗门群岛华人社区创办的。2019年9月,中国和所罗门群岛正式建交后,学校升起了所罗门群岛的第一面中国国旗。
作为岛国首都主要学校之一,该校有数百名学生。尽管他们大多数不是华裔,但仍将汉语作为学校长期传统的一部分进行学习。
中华学校校长尤妮斯·塔胡尼阿拉认为,让学生接触不同文化尤其重要,因为中国和所罗门群岛的关系在近年来有了显著加深。
“看到更多中国人来这里是积极的发展。”塔胡尼阿拉对环球时报说。
“我们正在建立友谊,我们正在加强关系。这不仅限于社会互动;我们还在教育和各个其他方面扩大合作。”
尽管新冠疫情导致汉语课程暂停两年,但学校有望继续其自豪的传统。汉语教师汉娜·刘今年早些时候来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