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庆祝第11届WE峰会公布“数字种子库”计划

北京, 2023年11月6日10月28日,腾讯科学WE峰会在北京展览中心举行。这是WE峰会举办的第11届年会,也是2019年以来首次向公众开放现场参与的机会。来自中国和国外的7位杰出科学家登上讲坛进行演讲,其中包括两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别是中国高温超导研究的奠基人赵忠贤,以及中国国家作物基因库主任钱钱;还有两位诺贝尔奖得主,“石墨烯之父”安德烈·格姆爵士以及发现首颗系外行星的迪迪埃·奎洛兹。其他杰出演讲嘉宾包括“网状化学”先驱Omar Yaghi以及领先的生物老年学科学家、英国皇家学会副主席琳达·帕特里奇。此外,峰会还邀请到发明磁活性固液相变材料的蒋乐伦。这些杰出科学家的演讲,使与会者有机会了解物理学、材料科学、农业、生命科学等领域的重大科学突破和发现。

本届峰会以“种子”为主题,纪念那些在历史上为人类社会发展埋下“种子”的科学探索者。

此外,腾讯宣布将在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下,在腾讯科技博物馆建设“数字种子库”。它将利用数字扫描和3D建模技术,以3D数字形式展示国家作物基因库收藏的340种遗传资源。这个公益项目旨在帮助农业研究和让公众了解农业科学。整个植物生长周期将以3D形式数字展示。这也有利于科学家开展植物生长研究,优化种植条件,育种新品种。

第11届WE峰会通过多家媒体的腾讯应用和微信公众号进行了直播。同时还在近50个在线平台如腾讯视频、B站、知乎等进行直播。在腾讯浏览器内,通过搜索“WE峰会”或相关科学主题关键词,可以访问与此次活动相关的科学内容和详尽科学信息,包括文本、视频、图片等多种格式的科学知识和问答内容。

在腾讯科技博物馆建设数字种子库的宣布

“在过去11年,WE峰会一直致力于利用科学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并找到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构建一个更具弹性的未来”,腾讯首席探索官大卫·沃勒斯坦强调说,“人类需要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提高关键领域的生产力,防止浪费,让人们能够应对粮食、能源和水等基本资源日益短缺的重大挑战。”

钱钱院士回顾了中国水稻育种三次技术跨越,以及单位产量大幅提升的重大突破。例如,在晚期院士袁隆平领导下,一支科研队成功发现“野性不育”雄性稻,并在此基础上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问题。这一重大成就使水稻产量大幅提高,开创了“第二次绿色革命”,为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供应问题做出重要贡献。“遗传资源创新是育种的基础”,钱钱指出,“今天育种成功的关键,在于遗传资源创新与生物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融合,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的育种技术发展,将中国在遗传资源方面的优势转化为育种创新优势。”

遗传资源被视为农业发展的核心。国家作物基因库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一国家级遗传资源库,经过几十年的共同努力,已收藏540,000件作物遗传资源项目。数字种子库中也将以3D动态形式展示10种作物从发芽到结果的整个生长过程,其中一个就是“小薇”或“太空稻”。访客可以利用技术观察各个生长阶段的植物,揭开种子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