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安加快高质量发展重点发展”两大产业两特产业”

(SeaPRwire) –   贵阳, 2023年11月20日 — 来源华侨网的一则新闻报道:近年来,“中国智能制造”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高质量发展。这为新能源电池和原材料生产产业带来更多机遇。数据显示,贵安新区利用新能源潮流,开辟了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贵州最大的电池生产基地,由中国领先电池巨头当当拿手技术有限公司(CATL)投资建设,年产30GWh,已于10月底试产。自8月17日起,第一产线近500车次电机设备分批送达现场,约1500名工人开始个别设备调试。据报道,该项目一期设计年产30GWh动力储能电池及相关配套设施。一旦基地达产后,其年产值预计将达到约15亿元人民币。

CATL在贵州建设的新能源动力储能电池生产基地2022年12月5日工程现场。
CATL在贵州建设的新能源动力储能电池生产基地2022年12月5日工程现场。

比亚迪10GWh动力电池项目已投产,预计从1-9月实现工业产值29.73亿元,增加值3.55亿元。据了解,目前比亚迪贵安厂主要供应产品给5月上市的比亚迪新车“海鸥”,占贵安厂供应电池的三分之一以上。从5月至8月,“海鸥”销量从8400辆增长到34800辆,且增长趋势明显,为贵安厂电池产能释放提供了坚实订单基础。

在新材料领域,贵安新区由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中科电气)投资建设的年产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也已建成投产。从1-9月,预计实现工业产值5.67亿元,增加值1.36亿元,增值率为23.96%。

贵安新区能够抓住战略机遇,与其前瞻性战略和聚焦“两大一特”产业有很大关系。据了解,自2021年起,贵安新区优化电子信息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以及新能源新材料(即“两大一特”)产业布局。除上述项目外,奇瑞汽车在贵州的产能为5万辆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基地以及恒力(贵阳)产业园也已启动。

一方面,贵安大力支持新能源电池、材料以及关键设备、部件和材料等“两大一特”产业的引进,促进新能源汽车、电池和材料生产基地建设。另一方面,依托丰富资源和高质量服务,贵安成为新能源和新材料企业扩产扩业的新兴投资目的地。

“我们成立专项工作组服务’两大一特’产业,建立’全天候全程’服务机制。对中科电气、CATL等企业,我们会安排人员长期跟进电源申请自建变电站规划、安装、解决方案确定到验收测试等服务流程,保证其电源接入申请手续顺畅进行。”贵安电源局规划发展部总经理裴俊毅表示。他还提到电源局将直接支持项目现场,及时解决施工难点,科学调整或优化施工方案,保证产业高质量可靠电源供应。

为促进“两大一特”产业开展,贵安新区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贵安电源局在三个维度保障电力服务:可靠电源保障生产,精准资源投入保障增量,高质量服务保障社区福祉。

“2022年,我们独立完成203次供电活动,新增供电502.7兆瓦时,客户平均中断小时数下降5.7小时,进一步提升贵安新区电源供应可靠性。”裴俊毅表示,2022年三个主变电所项目优先推进,一个重点项目建成投运,支持中科电气年产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的220千伏新洲变电所项目建成投运,保障了项目电力需求。

2023年9月8日,贵州首个220千伏全光缆项目——支持CATL项目220千伏喀什一二回路线提前成功投运。这保证了CATL变电所提前投运,为CATL贵州新能源动力储能电池生产基地提供可靠电力保障。

此外,贵安电源局主动了解用户电力需求,根据不同客户的生产条件和负荷特征,推出定制解决方案引导企业夜间尖峰期间生产,既可以节约企业电费,也可以保证夜间尖峰期间充足电力供应,提升企业效率。根据裴俊毅介绍,通过夜间尖峰期间生产,中科电气节约电费1125万元。

正是通过优化服务,加强管理,细化举措,贵安新区致力于“两大一特”产业项目快建设、快投产、快见效,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

 

本文由第三方内容提供商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对此不作任何保证或陈述。

领域: 头条新闻,日常新闻

SeaPRwire 为全球客户提供多语种新闻稿发布服务(Hong Kong: AsiaExcite, TIHongKong; Singapore: SingapuraNow, SinchewBusiness, AsiaEase; Thailand: THNewson, ThaiLandLatest; Indonesia: IndonesiaFolk, IndoNewswire; Philippines: EventPH, PHNewLook, PHNotes; Malaysia: BeritaPagi, SEANewswire; Vietnam: VNWindow, PressVN; Arab: DubaiLite, HunaTimes; Taiwan: TaipeiCool, TWZip; Germany: NachMedia, dePresse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