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2023年9月23日– 9月24日,中国驻米兰总领事馆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将在2023-2024米兰春夏时装周期间,在意大利米兰阿拉佐克莱里5号舞厅联合举办“中国苗族艺术展”。
穿着传统苗族刺绣服装的妇女。
据传说,苗族刺绣起源于苗族迁徙期间。千百年来,苗族人民将大自然和历史刺绣在衣服上,因此苗族刺绣也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历史书”。
来自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石屏县的苗族刺绣女匠龙璐英带领一群苗族刺绣女匠,用巧手帮助她们走出贫困,同时也为苗族刺绣赢得全球关注。
“苗族刺绣是苗族的瑰宝,我从小在家里学会。在我看来,如此美丽的东西需要被看见、被欣赏和被爱。我们需要传承和保护它的技艺。” 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龙璐英说。她补充说,如何使刺绣女匠能养活自己和家人,同时照顾孩子,是她建立武水云台工坊的目标。
“武水云台,源自石屏县的乌江和云台山,意为发扬家乡民族文化,使大家都富裕起来。” 龙璐英说。相关数据显示,龙组织了48次面向农村妇女的职业技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培训,受益人数超过6000人。她还在村里建立了4个苗族刺绣培训基地和9个生产车间。在她的努力下,1000多名妇女增加了收入,669个建档贫困户脱贫。
龙设计制作的“武水云台”和“蝴蝶妈妈”系列作品进入了几个国际艺术展,并被用于许多文化交流活动中。她的作品已销往包括欧洲、美国、日本和东南亚在内的10多个国家和地区。
正因为苗族刺绣,许多国内外的人都与贵州结下了不解之缘,辽宁籍的夏华就是其中之一。自2003年以来,伊夫集团董事长夏华多次带领设计师团队赴拥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贵州寻找民族文化灵感,创造中华文化独特的美学产品,至今未曾间断。在这段时间里,夏华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建立了1200个家庭工坊,创建了“中华民族美学图案库”和“中国工匠库”,目前数据库已收录图案8,000多种,工匠22,000多人,与全球400多个品牌、1600多位设计师达成合作……
为进一步保护、传承和发展苗族刺绣,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不断推进苗族刺绣工坊建设,打造传承人队伍,大力提升苗族刺绣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开展苗族刺绣数字化记录,确保苗族刺绣存在价值评估,创建苗族刺绣体验空间等。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7项苗族刺绣相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4项省级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刺绣传承人7人,省级4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