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PRwire) – 中国绵阳,2025年9月26日 – 第十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以下简称“科博会”)于9月26日开幕。今年的活动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并首次设立了“专业工业品展销区”,以促进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经过十二年的发展,科博会已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科技交流平台。据活动组委会介绍,科博会累计促成200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吸引5000多家参展企业,总交易额突破千亿元人民币。展会的持续扩容,反映了其主办城市绵阳在科技创新领域日益增长的活力。
作为中国唯一的科技城,绵阳拥有深厚的创新基础。自2000年国家启动绵阳科技城建设以来,25年间,绵阳已建成中国首个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目前,绵阳拥有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260多个国家及省部级创新平台,为各领域的进步提供了坚实支撑。
绵阳近期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科技成果。在医疗领域,医用回旋加速器的成功研发,实现了医用同位素的国产化,解决了中国在癌症精准诊疗方面关键材料的瓶颈问题。在先进材料领域,绵阳企业生产的柔性显示材料已实现大规模量产,其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绵阳还建立了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有效机制。通过专业的校企对接活动和“技术+团队+股权”的捆绑式转化模式,绵阳有效弥合了研发与市场需求之间的鸿沟。这些努力使得该市2024年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200亿元人民币。
从研发到产业的转化历程,可通过几个本地案例加以说明。Mianyang GiaStar Magnetic Material Co., Ltd. 研发出一种不含重稀土的钕铁硼材料,在保持性能的同时,将生产成本降低了15-20%。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与Changhong Group合作开发了e-Flash放射治疗设备,实现了“毫秒级精准治疗”。此外,Sichuan Tianlian Company生产的人形机器人已应用于工业场景。预计到2025年,绵阳机器人产业产值将超过30亿元人民币。
科博会的持续举办,为绵阳和中国展示其科学实力提供了重要窗口,加速了绵阳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进程。迄今为止,绵阳已与24个国家的36个城市建立了国际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关系,并与德国、日本等国的企业在众多前沿领域开展合作。秉持这种开放合作的态度,绵阳已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的典范。
来源:第十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组委会宣传组
本文由第三方内容提供商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对此不作任何保证或陈述。
分类: 头条新闻,日常新闻
SeaPRwire为公司和机构提供全球新闻稿发布,覆盖超过6,500个媒体库、86,000名编辑和记者,以及350万以上终端桌面和手机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韩、法、俄、印尼、马来、越南、中文等多种语言新闻稿发布。
联系人:侯女士, 电话:86-10-63074558